当前位置:首页  〉 科研学术  〉 观点荟萃

上观新闻:上海科创之需的“非共识”,究竟是什么?

发布时间:2023-08-07 发布来源: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

  7月17日,第五届“科学探索奖”揭晓,每位获奖人将在5年内获得总计300万元人民币奖金,且可以自由支配奖金的使用。这一公益奖项背后,是腾讯公司发起的“新基石科学基金会”。该基金会设立“科学探索奖”和“新基石研究员项目”等,计划10年内出资100亿元人民币,以探索社会资金长期稳定支持基础科研的创新模式。  

  企业、个人捐赠设立基础研究基金,支持非共识创新研究,已成为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的一种重要方式。  


  【许多重大发现和突破来自非共识项目】

  

  “所谓非共识创新研究,从字面上可理解为评审专家对同一项目持有不同的意见,甚至多数认为不应给予资助的项目。”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战略规划研究室主任朱学彦告诉解放日报·上观新闻记者,对于非共识创新研究,国外的态度比较开放,对于比较有争议的非共识项目实行多次复议,以免“沧海遗珠”;在美国,针对“高风险高回报”的基础研究,有一类立项方式是:只要研究项目符合基本标准,就算没有形成共识,可以通过抽签决定;在日本,甚至有“一票通过制”。  

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窦贤康近日接受《瞭望》新闻周刊专访时曾提到,原创探索项目有两个特点:一是非共识,越是原创性科研就越容易出现非共识;二是失败率很高。为此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深入推进“原创探索计划项目”,以支持那些具有非共识、颠覆性、高风险等特征的原创项目。他还讲了一个故事: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的“有机微晶光腔中光自旋霍尔效应项目”,之前曾4次提出申请,多数评审专家对其可行性持怀疑态度,因此在常规评审机制下难以进入会议评审这一关键环节。而在“原创探索计划项目”评审中,这一非共识项目被推荐进入会议评审,最终获得资助。目前其研究成果已发表于《自然·通讯》等国际期刊。  

  我们为何要支持非共识创新研究?从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看,许多重大发现和突破正是来自非共识项目。“随着对基础研究的规律,特别是对高风险、不确定性高等特点更准确的把握,希望全社会更加重视非共识创新研究,给予更多的资助。”朱学彦说。  

  “国外有没有做过”曾经一度是科研项目评审的重要参考“指标”,当人们对于“非共识创新研究”的重要性达成共识,这就意味着,距离原始创新突破更近了。

  

  【加快形成多元投入格局】

  

  近年来,我国的基础研究投入明显提升,从2012年的499亿元提高到2022年约1951亿元,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也从4.8%提升至6.3%。但相比发达国家的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经费的15%至20%,仍有差距。  

  我国基础研究经费90%以上来自政府拨款,企业在基础研究上的投入不足3%。国外是怎样的情形?  

  朱学彦介绍,美国拥有众多募集社会捐赠的科学基金会,这使得美国多元投入基础研究的规模和比例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。其主要有两种模式,一是私人或企业设立独立基金会,直接支持科研活动。早在20世纪初,在安德鲁·卡耐基、约翰·洛克菲勒、JP·摩根、亨利·福特等一批企业家引领下,美国建立了一批能够长期稳定支持教育、科研、卫生等事业的公益基金会。相较其他类型的科学资助,这种通过社会捐赠设立的科学基金会往往更加自主、灵活、积极地支持高风险前沿科学研究、跨学科研究和早期应用研究。据《美国科学和工程指标》统计,近年来美国科学基金会(不含大学)的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总投入的比例已超过12%,成为基础研究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。  

  第二种模式是私人或企业捐赠大学基金会,间接支持科研活动。1890年耶鲁大学建立了第一个校友捐赠基金会,专门接受和管理校友的捐赠,目前已成为美国表现最好的大型机构投资者之一,之后哈佛、斯坦福等大学相继成立基金会。据美国科学慈善联盟2015年对美国大学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,美国大学研究经费中科学慈善资助占比已近30%。美国大学基金会拥有专业的管理、市场和战略规划专家,如哈佛大学专设管理公司,并以100万美元以上年薪聘请业内专家保障资产的高收益。  

  这些经验对于上海有何启示?在朱学彦看来,“一方面可以鼓励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独立设立科学基金,另一方面也可以与政府建立联合基金,打通基础研究接受企业投入、社会捐赠的渠道,通过税收优惠等多种方式激励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,加快形成政府投入有效撬动、企业和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”。

  

  【面向科研人员“出题”,探索最底层科学问题】

  

  就在上个月,“中国天眼”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性证据,论文通讯作者、北京大学研究员李柯伽正是2022年“科学探索奖”获奖人之一。  

  2019年获奖人、北京大学教授周欢萍坦言:“得到资助,让我有底气把目光从短平快的项目上移开,转向一些不确定性更高但意义更为重大的课题。”  

  5年来,“科学探索奖”逐渐走出了一条社会力量资助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探索的创新路径。去年发表了有关“朗道-西格尔零点猜想”新论文的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数学系教授张益唐说,这一奖项“唤起了社会、企业在投入基础研究、提升科学创新上的热情”。  

  为激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加大基础研究投入,2021年上海推出首个政府与企业配套出资、共同支持基础研究的“探索者计划”,相继有3家企业加入,两年来共资助34个项目,累计投入近3000万元。从事多尺度仿真技术研究的鸿之微科技,是今年新加入“探索者计划”的企业,他们计划3年投入1000万元,面向全市科研人员“出题”,探索计算材料学最底层的科学问题。  

  “企业作为创新主体,对于基础研究投入的积极性在逐渐增加。”市科委基础研究处处长宋扬说,上海将进一步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,提高企业享受相关激励政策的便利性,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。


分享到:

版权所有©奔驰彩票链接 - 奔驰彩票入口登录 - 五星体育

沪ICP备11048235号-2

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155号